小时候
关于更年期的广告听了很多年
那时就知道了「更年期」这个词
妈妈的更年期也成了暴躁、易怒的代名词
还有人认为更年期的情绪就是矫情
那么
更年期到底是什么?
女性要如何应对这个特殊时期?
作为子女,该如何帮助妈妈应对更年期?
◇ 更年期是什么?
更年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生理阶段,而在这期间出现的各种生理、心理、神经症状等叫做「更年期综合征」或「围绝经期综合征」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?
这是因为更年期卵巢功能的衰退或衰竭导致了雌激素、孕激素减少,从而引发器官和组织功能的退行性变化,如:植物神经及心血管舒缩功能紊乱、骨质疏松、血脂代谢异常等。
❉一般来说,女性45-50岁开始陆续出现更年期综合症。
◇ 更年期后的机体变化
一:卵巢变化
这是更年期的根本变化,卵巢内卵泡数量减少、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,逐渐导致窦卵泡不能发育成为优势卵泡,出现不排卵、卵泡储备继续减少直至耗竭、卵巢体积逐渐缩小、卵巢皮质变薄等现象。
二:内分泌变化
1. 雌激素
更年期早期,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还很大,甚至偶有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的现象。但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耗竭,卵泡停止发育,雌激素水平就会明显下降。
2. 孕激素
比雌激素下降更早出现,与不排卵有关,绝经后期无孕酮分泌。
3. 月经异常
月经周期不规律,以月经周期缩短为多见。
月经期持续时间长。
停经一段时间后月经量过多等。
注意:由于更年期卵巢功能减退,可出现不排卵、无孕激素分泌,导致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保护,长期单一雌激素刺激易导致子宫内膜病变,甚至发生子宫内膜癌,故对于更年期月经周期不规律者,需要关注子宫内膜情况。4. 血管舒缩
常见症状有潮热、多汗,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发生率较高。
有调查发现,51~60岁女性潮热发生率约为63%。
5. 自主神经失调
症状表现为睡眠障碍、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报道表示,51~60岁女性心悸发生率约为26%、失眠发生率约为67%、易怒发生率约为56%等。
6.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
在影响绝经后女性健康的问题中,心血管疾病居首位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大类。
不可改变因素是年龄、性别和家族史。
可改变的因素包括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肥胖、糖耐量减低、糖尿病和久坐。
其中,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肥胖、糖耐量减低、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在更年期发生率增高得比较明显。7. 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
女性从围绝经期开始至绝经后10年内,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,骨吸收大于骨形成,促使骨质丢失而导致骨质疏和骨质疏松性骨折。
8.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(PFD)
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等。
随着年龄增大,雌激素水平下降,导致了盆腔支撑结构缺陷或退化,盆底支持组织松弛,PFD发生率逐渐增高。
有报道指出,中老年女性PFD发病率为20%~40%,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加重。9. 绝经泌尿生殖综合征(GSM)
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,生殖道症状包括阴道萎缩,外阴阴道疼痛、瘙痒、干涩、烧灼、刺激,性生活障碍,反复发作的萎缩性阴道炎等;泌尿道症状包括尿急、尿频、尿痛和反复泌尿系统感染。
10. 精神神经状态
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、失眠、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等。
有研究显示,更年期妇女焦虑状态比例升高,14.51%的更年期妇女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示焦虑状态,高于同期男性。其中,收入低、健康状态差、遇重大事件是影响评分的主要原因。
看完这些
还觉得更年期是矫情吗?
让我们一起
帮助自己、帮助妈妈
积极应对更年期吧~
◇ 如何应对更年期?
一:做好健康管理
1. 定期健康体检,记录体检结果
至少每年接受一次健康体检,由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对体检报告进行分析,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,女性自己也可以定期自身监测健康状况并记录,必要时应及时与健康管理团队沟通,根据异常情况指导就医。
2. 乳腺自查
更年期女性应每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查,发现异常及时就诊。
3. 了解更年期妇科常见问题
阴道出血、白带异常、下腹痛、外阴瘙痒、下腹肿块、乳腺胀痛或肿物、更年期相关症状等,更年期女性出现以上问题要及时就医。
二:保健知识多了解
1. 健康的生活方式
生活规律,按时休息。
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充实生活内容。
管理情绪,保持开朗、乐观、积极的态度,心情舒畅。
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避免熬夜、憋尿、久坐等。
避免外界伤害,避免摄入有害物质,不吸烟、避免二手烟等。
2. 保持营养
饮食要定时定量、均衡,避免无节制。
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(<总热量的7%)。
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。
避免摄入油炸、油煎食物。
少食动物脂肪、胆固醇(<300mg/d)。
限盐(<6g/d)。
控糖(包括含糖饮料)(≤50g/d)。
摄入足够的钙:18~49岁成人钙推荐摄入量800mg/d,50岁以上和绝经后女性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mg/d。
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: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包括通过晒太阳或从膳食中获得,必要时可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。根据《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建议,推荐更年期妇女摄入维生素D量为400U(10μg)/d。
3. 适当控制体质量
维持适宜体质量,体质指数(BMI)在18.5-23.9 kg/m2为正常,腰围<80 cm。
体质量过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,体质量低可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。
4. 适当坚持户外运动
适当进行锻炼调节神经功能,促进机体代谢。
每周至少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如走路、慢跑、骑车、游泳、跳舞等。
每周至少进行2~3次肌肉张力锻炼,以增加肌肉量和肌力。
注意:运动前要与医生进行沟通,确定运动方式及强度,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。
5.心理卫生不要忽视
出现心理变化时,及时向医生、朋友或亲人倾诉烦恼。
三:药物治疗
1. 激素治疗是医学对女性更年期症状的常见治疗方法(具体治疗方法和用量请咨询专业医生)。
2. 女性绝经后慢性病也呈高发趋势,容易出现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冠心病、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。因此,根据医嘱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。
关注心理健康
现代社会中,女性承担着家庭、工作、社会活动等多重任务,担当了多重身份,承担的压力也持续增加。然而,由于生理因素,妇科疾病、妊娠期、产褥期、哺乳期、更年期等,女性又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疾病。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和宣泄,很容易出现焦虑、低落、忧郁伤感、暴躁易怒等现象,甚至发展成抑郁症、焦虑症等。
现在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,而除了社会重视和关心女性心理健康外,女性自身也要努力增强个人自信心,善于调控工作与生活,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多与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,自我调适、科学减压、充实提升自我。
另外,出现无法自我调节的问题时,不要讳疾忌医,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
参考资料:
1.慢性病防控与健康
2.健康吉林12320
文字作者:妇产科 李红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