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转凉
昼夜温差正在持续加大
心血管疾病即将迎来高发、多发季
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、工作
老龄化现象加重
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
每年都在上升
值此9月29日第23个「世界心脏日」,杭州城东医院内科(心血管)呼吁大家关注心脏健康,倡导健康的生活与饮食习惯,关注心血管疾病的自我管理和预防。
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》显示,中国约有3.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,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。
《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》数据,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。
这些症状出现,请注意查查心脏健康
1. 心慌:多数时候是不正常或不由自主的心跳加快、心脏部位不舒适的一种恐慌感觉。
2. 气短:主观上感到气不足,客观上表现为呼吸困难,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、紫绀,并可有出现呼吸频率、深度与节律的异常情况。
3. 胸闷: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,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。
4. 体力劳动时偶尔会出现心脏前区疼痛。
5. 睡觉有时胸闷难受不能平躺。
6. 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,心脏有明显不适感觉。
接着
我们来谈谈越来越常见的「急性心肌梗死」
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?
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、持续性缺血缺氧(冠状动脉血流中断)所引起的心肌坏死。
有人说:这种病,离我远得很。
NO NO NO…
急性心肌梗死离我们其实并不远,抽烟酗酒、熬夜成习惯、不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……也许,在你不知道的时间里,心肌梗死已经“瞄”上了你。
从这几年的新闻中不难看出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队伍里。
发生急性心梗怎么办?牢记两个“120”
· 立即拨打120
· 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
在以上两个“120”的措施基础上,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主要的措施就是尽可能地就地休息,能坐就不要站、能躺就不要坐。
这些伤“心”事不要再做了
1.三高
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,血管中就容易形成斑块、血栓,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动脉硬化、代谢失衡、心律失常等。
2.肥胖
肥胖会带来很多很多,比如血脂、血糖异常,二者增高则可能引起冠心病,另外,肥胖还会增加心脏负荷,可能会招来心肌病。
3.吸烟
吸烟,百害无一利。
4.熬夜
睡眠不足,人体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,会导致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。而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的废物无法顺利排出,容易造成动脉管壁损伤,从而进展为冠心病。
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,如果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,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出现。
5.久坐不动
缺乏运动会造成心脏功能低下,而且容易让坏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而形成斑块。
如何保护心脏健康?
1.饮食习惯
少油少盐,严格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量。
2.规律锻炼
规律、合理的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,还能保护脏器功能,预防疾病。
3.管理体重
诸多研究证明肥胖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。如果体重能控制在合理范围,其带来的大部分导致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都可以避免或逆转。
4.定期查体
定期做常规性的查体,有利于发现疾病的早期端倪,对预防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。
小小的心脏
大大的功能
片刻不休息
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
输送氧气和养分
不要再做伤“心”事
保护心脏健康
从身边的小事做起
文章来源:生命时报,健康中国
❉本文仅做科普分享所用,不做任何医疗广告、商业广告、治疗指导等用途,特此声明。
 
          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