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健康管理 > 健康知识

为健康“骨”劲儿丨10.20世界骨质疏松日

2022-10-24

10.20世界骨质疏松日

不同性别

任何年龄

骨质疏松都可能会找上门!

早做预防

才是明智之举~


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: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.7%,男性为14.4%。


 骨质疏松 

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系统性、代谢性、全身性的骨病。以骨量减少、骨密度降低、骨组织微结构破坏、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点。

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,有的老人一个喷嚏、一个咳嗽竟然就能骨折。

20-30岁:达到骨量高峰

30-35岁:骨量开始流失

36-49岁:骨量缓慢减少

50-69岁:骨量迅速减少

70岁以上:骨量持续减少


 骨质疏松检查 

常常需要结合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。


 骨质疏松症状 

· 乏力:容易疲劳,劳累后容易加重;

· 骨痛:尤以腰背痛常见;

· 脊柱驼背,身高变矮;

· 骨质疏松性骨折:常见的部位有:胸腰椎骨折、肱近端骨折、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转子骨折、股骨颈骨折。


 骨质疏松预防 

全生命周期守护骨骼健康

· 0-18岁:加强营养和运动,达到理想峰值骨量。

· 18-40岁:抽空做骨骼健康的维护,特别注意日晒。

· 40-65岁:重点筛查骨质疏松疾病,补充强健骨骼营养素,每年检查一次骨骼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· 65岁以上:持续补充骨骼营养,预防跌倒及其带来的骨折,做到要锻炼、要服老、要适老。


 强健骨骼,做好这7件事 

· 补钙: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钙800mg,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mg。但不宜过量补钙。

· 补充氨基葡萄糖(氨糖)。

· 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K。

· 低钠饮食:国家卫健委发布《健康中国行动》建议,成人每日盐摄入量≤5克(约等于2000毫克钠)。

· 适当运动:建议日常多做一些慢走、慢跑、游泳、跳绳等运动。

· 谨防跌倒。

· 戒烟限酒。


骨质疏松常会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,一旦发生骨折又可能危及生命。

因此,要重视早期和长期预防,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更要重点随访、早期防治。


文字来源:

1. 上海健康科普资源库

2.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苏庆军

3. 桦川县卫生健康局

4. 新京报

❉ 本文仅做科普分享所用,不做任何医疗广告、商业广告、治疗指导等用途,特此声明。

最新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