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盖容易痛——年纪大了
走路走不动——年纪大了
没以前能熬夜——年纪大了
记忆力下降——年纪大了
年纪大,真的承担了很多“罪名”
但是,有些疾病
确实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
比如今天要说的骨关节炎(OA)
就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
骨关节炎好发人群、好发部位
1. 40岁以上人群
▸ 40-59岁:患病率约为10%-17%
▸ 60-74岁:患病率约为50%
▸ 75岁以上:患病率高达80%
2. 负重关节及活动量较多的关节
▸ 膝关节
▸ 髋关节
过度使用这些关节,会导致关节退化加重,进而发生骨关节炎。
骨关节炎的症状表现
1. 关节疼痛:常为钝痛,休息后出现,活动片刻即缓解,但活动过多后疼痛又加重,严重时疼痛持续,影响正常生活和夜间休息,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。
2. 关节僵硬:常在晨起时出现,或白天长时间使关节保持一个固定的位置后,需要适当的“准备活动”后,关节才可慢慢恢复活动。
3. 关节肿胀:常出现在关节受凉、活动过多或劳累之后。有时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或“咔嗒”声,病程较长时可出现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,严重者甚至引发残疾。
骨关节炎我检测的4个指标
由骨关节炎的症状表现,可推断其自我检测的4个指标:
1. 关节活动是否受限?
如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,就要考虑发生骨关节炎的可能性。
2. 关节是否僵硬?
表现为早晨起来关节不能动弹,需要缓一缓才能活动。
3. 关节活动时是否发出摩擦音?
杭州骨科医院杭州城东医院骨科医生表示:患者活动关节时常会感觉到关节的摩擦,有时甚至可以听到“咔嗒”声或其他摩擦音。很多患者早期不会出现这种症状,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就一定要高度重视。
4. 关节是否肿胀?
多由劳累受凉、关节活动过多等使关节滑膜分泌大量滑液,造成关节积液所致,俗称滑膜炎。滑膜炎的反复出现,是提示骨关节炎的重要信号。
❉ 如果患者自查出现了以上情况,建议及时就医,请专业的骨科医生明确诊断、积极治疗。
骨关节炎如何预防?
1. 合理膳食
· 低糖低脂饮食,控制热量摄入。
· 多吃牛奶、海鱼、虾、豆制品等富含钙及维生素D的食品。
· 经常吃一些富含Ω-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,如三文鱼、沙丁鱼、核桃等,有利于保护关节,缓解关节炎的早期症状,强壮骨骼。
2. 适当运动
· 适当肌肉锻炼,可增强肌肉的运动协调能力,减轻关节症状,维持关节稳定性。
· 建议散步、做操、打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。
· 避免过度运动及不适宜的活动:过度运动包括跑跳运动,如打球、快跑、跳绳等;不适宜的运动包括反复上下楼梯、爬山、深蹲、蛙跳等。
3.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
· 控制体重。
· 改变久蹲、久跪等不合理姿势。
· 注意保暖、避免关节受凉。
· 及时正确处理关节损伤。
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
1. 药物治疗
· 非甾体抗炎止痛药。
· 软骨营养药物。
· 关节内注射药物。
2. 物理治疗
常见的包括热疗、按摩、针灸、红外光照射等,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、保养关节。
同时注意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,通过肌肉力量的加强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。
3. 手术治疗
· 关节软骨修复术:主要目的是修复受损的软骨,包括自体软骨移植、软骨细胞移植等。可根据病变大小选择关节镜手术或切开手术。
· 关节周围截骨术: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关节两侧骨骼的受力,保护退变的关节软骨,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,大限度的保留关节。
· 人工关节置换术:主要目的是在缓解疼痛的同时还能保留关节活动,适用于终末期骨关节炎症。
· 关节融合术: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,但关节活动会丧失,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终末期关节炎患者。
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,与年龄相关,但不代表所有人年龄大了都会得。
临床实践证明,通过正确的方法去预防,是可以减少或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的。让我们从现在就行动起来,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。
❉ 文字综合整理自: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学院,百度健康
❉ 文章仅作科普、分享、公示信息所用,不作治疗指导及医疗广告,如有疾病症状请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。
 
          





